资讯中心

公司新闻

专访:信阳申林茶业开发公司董事长潘万勇


         “万勇万勇,万夫之勇,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勇于超越。”在美丽的豫南名镇信阳市潘新镇,人们常常用这“三勇”来演绎并丰富着一位天生喜茶、用心做茶的“种茶人”的茶缘人生,他就是“河南省劳动模范”、信阳市政协委员、罗山县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原茶人”、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潘万勇,一个执掌着万余亩生态示范茶园的“茶场地主”。近日,记者走进绿茶的故乡,专访了这位敢打敢拼、勇立潮头的种茶人。

  从建筑老板到农场主

  河南之南,绿茶之乡。“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因质佳味浓久负盛名。罗山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无与伦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盛产的罗山茶为“信阳毛尖”中一支耀眼的奇葩,香飘千里,驰名中外。

  1998年,日本友人慕名来到信阳,经考证,选址罗山县潘新镇,中日双方合资创建了河南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茶叶加工。2004年,历经六年的河南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濒临倒闭。在企业进行全面改制之时,天生喜茶的潘万勇果断投入数千万元资金买下公司的全部股份,并及时进行企业重组。2005年初,公司改组并更名为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运作薮北茶基地建设,并确立了“申林薮北”和“申林玉露”两大主打品牌。

  潘万勇,地地道道的罗山县人。在2004年以前,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曾担任罗山县建筑公司经理,是位深受好评的当地建筑业元老。潘万勇这次的大胆挑战,不仅救活了企业,也完成了自己从建筑业老板到农场主的成功转型。

  在潘万勇的带领下,短短的5年内,申林茶业公司茶园已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3000多亩,年产值8000多万元,创利税2000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三个乡镇5个行政村2000多农户发展茶种植业,辐射发展茶园5000多亩,并建成河南省最大的茶叶无性系繁育基地。公司发展的薮北茶已成为罗山县南部山区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行业。

  公司在茶园的发展上,按农业产业化及生态茶园的标准开发建设,并按绿色有机茶的标准进行茶园的管理,生产的“申林薮北”屡次摘得世界绿茶行业大奖。目前薮北茶产业已成为罗山农村的支柱产业,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有力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日本名种信阳落户

  公司成立之初,潘万勇就着手建立了罗山县薮北茶专业合作社。他们与同一产业的农户进行联合,建立合作组织,从事薮北茶的专业生产经营。“薮北茶”是日本的优良茶树品种,1992年首次引进罗山县潘新镇,建立无性系良种母本园300亩。

  “茶叶条索紧直、油亮、形似松针、色泽翠绿,茶汤汤色碧绿明亮、香气浓厚高长,入口滋味鲜爽、回味甘甜。除此之外,还完全保留了茶叶中所含的各种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利道明目、益思之功效。这,就是薮北茶。”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指着一杯刚刚泡好的“申林薮北”茶向记者介绍说,“该茶树品种属小乔木型,根据日本的种植方式,每穴仅需1株标准苗,每亩用苗量740株,相当于一般茶苗用种量的1/8。”

  “‘薮北茶’长势强,产量高,在罗山亩产干茶可达100公斤,采用无性系扦插繁育;品种纯,可实现机械化采摘、标准化生产;品质好,茶多酚含量达14.8%,氨基酸达4.9%,咖啡碱含量2.7%,适宜制作高档蒸青绿茶;抗性强,茶树可耐零下15℃的低温,在罗山引种18年来没有遭受冻害,河南省科技厅定之为‘名优特新’品种。”马建说。

  目前,申林公司年产干茶185吨,年产值8000多万元。2002年,申林公司生产的“申林薮北”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及2006、2007、2008年中国信阳第十四届茶文化节名茶类金奖,2007年获得日本世界绿茶大会最高荣誉金奖。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其生产的“申林薮北”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河南省农业厅高级农业师、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郑乃福品尝“薮北茶”之后深表赞叹,亲笔题赠“申林薮北,香飘四海”。目前,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潘新镇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薮北茶”,是全国薮北茶种植面积最大的规模化龙头企业。

  “多年来,我们公司依托安徽农业大学、信阳农专的技术指导,总结积累了扦插繁育‘薮北茶’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万余亩无公害生态示范茶园,建成全市乃至全国最大的‘薮北茶’良种繁育基地。”潘万勇自信的说。

 土地流转推动茶园发展

  近几年来,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顺势而为,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狠抓企业内部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内塑产品品牌,外树企业形象,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以质量为保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化管理,科技化生产的经济实体。

  2005年,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申林茶叶协会和潘新镇薮北茶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合作社以引导服务社员为己任,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与社员签订合同,向社员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提供优质良种茶苗,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管理茶园,统一收购鲜叶,极大的调动了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和茶农入社的兴趣。

  “目前,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600多户,社员亩产年均收入1500元以上,是种粮农户年收入的2倍以上。”潘万勇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成立茶叶协会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彭新、山店、周党)近2000户农家从事“薮北茶”生产,户均年增收入近万元。”

  2008年,为增加入社农户的收入、降低生产成本,罗山薮北茶叶专业合作社购进茶苗24万株,按每株低于市场价0.3元分销给500户社员,共计节约成本7.2万元,平均每户节约成本144元;同时合作社以按每斤高于市场价30%收购社员鲜叶75万斤,为每户社员增收8100元,初现规模效益的优势。

  2009年4月22日,河南省正式批复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探索,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申林公司紧抓机遇,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契机,在县、乡政府及土地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农户协商,与农民签订了租期为30年的荒山租赁协议,开发种植薮北茶。

  目前,罗山薮北茶基地跨潘新、周党、山店、彭新等四个乡镇的5个行政村,面积达13000多亩,成为信阳市第一茶叶种植基地。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经营及产业化发展,公司计划五年内发展薮北茶生态示范园20000亩,其中有机茶园5000亩,绿色茶园15000亩,年产干茶达2000吨,年产值达1.6亿元,实现年利税3000万元。”潘万勇告诉记者。

  茶叶制成的绿色食品

  “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产,以效益求发展,积极引进推广名优茶制作技术,创名牌,上档次,茶产品已畅销国内外。”据潘万勇介绍,公司现有农技师2人、专科学历以上技术人员18人,长期聘请安徽农业大学、信阳农业高等学校专家多人担任技术顾问。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申林公司围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加大力度进行茶叶系列开发,成果显著,收获颇丰。2006年,申林公司通过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获得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标志。2008年,申林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强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公司生产的“申林薮北”被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评为“绿色饮品”。

  “我们最近又从日本引进一套300多万元的全自动机械化精制茶生产线,可日产干茶1吨。”潘万勇告诉记者,“与其它全自动茶叶生产线不同,该生产线第一道工序是对茶叶进行清洗除污,所以生产出来的茶叶非常干净,公司亦被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授予‘无公害放心茶’证书。”

     据中日专家论证,“薮北”茶比国产茶更具有制造茶食品的优势,在日本,薮北茶深加工的“绿色”食品早见诸市场。“我们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的薮北茶深加工(食品)项目,已于2008年12月1日在省发改委备案。该项目公司自筹资金2900万元,其它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和申请国家扶持等途径取得。”潘万勇最后笑说,“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可能吃到我们公司茶叶做出的面条。